許世友
1906年2月2日生于湖北麻城許家洼(今河南省新縣許洼)。8歲入少林寺,習武8年。后到吳佩孚部隊當兵。1926年在武昌國民革命軍第1師第1團任連長,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回鄉,同年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1月參加黃麻起義。曾在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任排長、連長、營長。后任第4軍12師團長。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中,多次參加敢死隊,兩次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1932年11月紅四方面軍向川陜轉移途中,他指揮第34團在陜西漫川關與堵截的國民黨軍勇猛拼殺,為全軍打開通路。1933年參加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后,任紅9軍副軍長兼第25師師長。率部參加反“六路圍攻”后任紅4軍軍長。長征中曾任紅四方面軍騎兵師師長。1936年底在陜北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1938年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副旅長。1940年到山東抗日根據地,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旅旅長。1941年3月率清河軍區獨立團挺進膠東,與林浩、吳克華等指揮膠東軍區部隊進行牙山反投降作戰。繼又南下海陽、萊陽,會戰榆山,圍困發城,給投降派趙保原、蔡晉康部以沉重打擊,鞏固和擴大了以牙山為中心的膠東抗日根據地。后任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從1942年到1944年,與林浩等指揮膠東軍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了反日偽軍“掃蕩”、“蠶食”和封鎖的斗爭,挫敗了1942年冬季岡村寧次親自指揮兩萬多日偽軍對膠東根據地進行的“拉網合圍”。1945年大反攻中,任山東軍區第3路軍前線指揮,與林浩指揮膠東軍區部隊,向膠濟路東段沿線和膠東半島沿海各城市的日偽軍展開進攻,收復威海、煙臺等十多座城市,膠東半島除青島,即墨外全部解放。1947年起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與譚震林指揮膠東保衛戰和周張、濰縣、兗州等戰役。濟南戰役中指揮攻城兵團經過八天八夜攻堅作戰,在打援集團配合下,解放堅固設防的濟南城。1949年起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司令員。1954年回國后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8年遞補),第九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于南京病逝。著有《許世友回憶錄》(1986)。
相關新聞
抗日將軍奇聞:1938年許世友刀劈日本大佐
1938年10月25日下午,天空一片瓦藍色,沒有一絲風。這時,三八六旅全體將士正潛伏在青峰山上,待機消滅進犯之敵。旅長陳賡和副旅長許世友,在一個只有五平方米的簡易帳篷里席地而坐,對著地圖精心研究著作戰方案。忽然,幾個偵察兵相繼前來報告:日軍大佐小野茨郎率領百余名日軍加干余名偽軍向這個方向“掃蕩”而來,前鋒離我軍駐地不足十五華里。
開國上將許世友,曾7次參加敢死隊,5次擔任大刀敢死隊隊長。平時上陣殺敵,無論許世友是什么職務,他總是左手提著一把沉重的大刀,特別是當敵我膠著打不開局面時,許世友就會把帽檐往下一拉,帶著敢死隊就往前沖,常嚇得敵人屁滾尿流。因此,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戰”中,許世友屢立奇功,人送綽號——“大刀敢死隊長”。
許世友這個名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經響徹膠東大地,他率領膠東軍區八路軍打鬼子的那段崢嶸歲月也深深印在了膠東百姓的記憶里?,F在福山區回里鎮的百姓對當年許司令領導廣大軍民抗日作戰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詳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81周年的紀念日,在當年許司令曾經征戰過的熱土上,記者采訪了部分老戰士和經歷過抗戰歲月的老人。老英雄們不止一次說起“許世友進膠東,嚇得鬼子兩腿風”這句當年傳唱一時的順口溜,這也反映出許司令在膠東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